【买临期化妆品 是“赚到”还是当“冤大头”?】业内人士认为,临期化妆品销售对于品牌方、供应商与工厂来说算,是多赢的商业模式。据《化妆品报》消息,以往在线下渠道,商家对保质期不足1年的化妆品通常会报损处理或直接销毁。如今,临期商品店采买的化妆品往往就是这些从前只能被报损销毁的库存,它们既可以帮助生产方清库存,还能回收部分货款,甚至提高品牌曝光度,品牌自然不亏。至于临期化妆品有没有效果,也要详细情况具体分析。如强调美白、抗氧化等功效的护肤品,核心原料成分往往不太稳定,会跟着时间的流逝而逐渐失效,若是对产品的功效要求比较高的消费者,就不建议购买。
原价375元折后75元的名牌眼影、原价230元折后69元的口红……翻开小红书,不少网友在分享如何在免税店购买临期化妆品“薅羊毛”;各大商场急速扩张的“好特卖”,广州已经开出40余家,除了零食外,临期化妆品也吸引消费的人专门前往购买……
临期化妆品市场越来越火。“到底什么样的化妆品是临期?”“临期化妆品到底能不能用?”成为不少消费者关注的话题。
如何界定“临期”?据悉,一般平台对于香化类商品的界定,保质期仅剩6个月以内算是临期商品,但真实的情况下,大家对化妆品“临期”的概念千差万别。记者翻看淘宝发现,有商家因为发出的化妆品“只剩一年多保质期”而遭到“发临期货”的差评;对于在免税店临期柜台的商品,则有网友指出,因相关规定,一些在国外标示5年有效期的化妆产品,国内标示不超过3年,因此在免税店买到的临期化妆品实际有效期还要更长一些。
“曾经一到大促我就囤很多化妆品,有的一直放到快过期都还没开封,后来转念一想我还不如直接买临期产品呢。”消费者彭小姐对记者表示,而她的经历也代表了一些人的心态变化。事实上,很多市面上售卖的“临期化妆品”,有效期都在10个月到一年左右。既然一两周就过期的“临期零食”,一天保质期的“剩菜盲盒”都已经被年轻人接受,何况保质期还有一年的化妆品呢?
临期化妆品受到欢迎,最主要的原因自然是价格上的优势。“花原装1~5折的钱就能用上,等于天天都是‘618’。”有购买临期化妆品的网友如此形容。尤其对于诸如面膜、洗面奶、口红等产品,有很大一部分消费者并不太在意保质期,“反正只要短时间之内用掉即可”;也有不少消费者将其看做另一种“化妆品小样店”,低价购入想要尝试的产品,以降低“试错成本”;遇上有些大牌临期商品,如海蓝之谜、雅漾、安热沙等国际大品牌,还要“拼手速”,碰到就赶紧拿下。
业内人士认为,临期化妆品销售对于品牌方、供应商与工厂来说算,是多赢的商业模式。据《化妆品报》消息,以往在线下渠道,商家对保质期不足1年的化妆品通常会报损处理或直接销毁。如今,临期商品店采买的化妆品往往就是这些从前只能被报损销毁的库存,它们既可以帮助生产方清库存,还能回收部分货款,甚至提高品牌曝光度,品牌自然不亏。
对于“没到有效期的产品是不是一定就没有质量上的问题”,有专家则解读:化妆品保质期和质量上的问题不一定有关,如果做好品质控制,即使过了保质期,产品也未必会有大的质量上的问题。反之,如果没做好品控,即使还没到保质期也有一定可能会出现质量上的问题。一些比较轻微的问题,如变色、变味、乳液析出结晶或水油分层等等,出现原因很复杂,也不一定和保质期有关。比如不同批次的防晒霜,有的质地稀薄,有的质地浓稠,这实际上的意思就是品控没做好的原因。
至于临期化妆品有没有效果,也要详细情况具体分析。如强调美白、抗氧化等功效的护肤品,核心原料成分往往不太稳定,会跟着时间的流逝而逐渐失效,若是对产品的功效要求比较高的消费者,就不建议购买。
总的来说,即便临期化妆品确实价格诱人,依旧是建议消费者理性购物,考虑好自身的需求再下手,用完再买,避免做商家“清库存”的小帮手,在柜子里又双叒囤下一堆过期货。
在临期化妆品走俏的同时,不少消费者也发现,专柜正价化妆品是越来越贵了。如7月起,雅诗兰黛集团旗下全系列产品均进行提价,涵盖香水、彩妆、护肤三大品类,提价幅度在10%~15%左右。此外,娇韵诗护肤品、Dior香水等产品也纷纷提价。
近两年以来,外资化妆品的提价行为愈发频繁。据分析,最主要的原因是受到了国际原材料价格持续上涨、海运成本和人力成本上升的影响;其次,海外代购和免税店等渠道的货品,也在某些特定的程度上影响了大牌化妆品的全球价格体系。作为大牌,要通过提价来保持品牌调性、维系品牌形象。但面对越来越激烈的市场之间的竞争,大牌也需要在不同渠道进行促销活动刺激消费。而大牌不断涨价,也给大力促销、降价销售留下了一定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