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8812】这些古人的避暑“神器”热销海外!跟着古诗词探寻古代避暑降温好方法

时间: 2024-07-21 15:41:42 |   作者: 增值服务


  央视网音讯:7月6日22时20分,咱们将迎来小暑节气,我国大部分地区将由此进入湿润炽热的酷热夏天。俗话说:“小暑大暑,上蒸下煮”。东汉刘熙所著的汉语字源作品《释名》中对“暑”字有形象化的解读:“暑,煮也,热如煮物也。”而一年中最热的三伏天,也将在小暑节气内到来。

  这种难耐的潮热气候,在古诗词里常有描绘。唐代诗人白居易比方说:“是时三伏天,气候热如汤”。唐代诗人韩愈描讲述:“如坐深甑遭蒸炊”。南宋诗人陆游也描绘说:“坐觉蒸炊釜甑中”。甑,是古代蒸饭的一种瓦器,就像现代的蒸锅,个中滋味显而易见。

  不过,应对高温,古人自有好方法,接下来,就让咱们从古诗词中寻觅古人的避暑“神器”。

  瓷枕是古人夏天的避暑神器,始烧于隋代,从唐至清各代均有烧造,在故宫博物院保藏有国宝宋定窑白釉孩儿枕。河北省曲阳县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定瓷烧制技艺的发祥地,注浆、修坯、刻花、上釉、1300℃的高温……几十道程序下来,两臂穿插俯卧于榻上,头枕于左臂上,双目目光灼灼,脑门开阔,神态慈祥的“白釉孩儿枕”就制造完成了。

  我国工艺美术大师 定瓷烧制技艺传承人庞永辉介绍,瓷枕在夏天也具有避暑解热的功用。孩儿枕为啥说它杂乱?第一是规划要十分合理,既要契合人体的结构学,枕面中心要凹一点,这样人躺在上面,头转起来会十分天然、安稳;第二,一般的枕头不超越三四寸,假如过低,气血就很难抵达头部,会形成头部不适,假如过高,长期枕在上面会发生酸痛的现象。器壁十分薄,再通过1300℃高温烧成后,胎质坚固。由于它过于薄,很快就能把咱们头部的热量发出出去,导热性十分快,这样睡在上面就感觉十分清凉、舒适。

  “二之日凿冰冲冲,三之日纳于凌阴”。《诗经•豳风•七月》中的这一句描绘的是古人贮存冰块的做法。冰块是避暑神物,在制冰技能不发达的古代,怎么把冬季的冰存储下来,留到盛暑难耐的夏天运用呢?

  陕西省宝鸡市凤翔区博物馆工作人员雷豫介绍,周礼中记载了藏冰也是一个重要的活动,专门设置有官职凌人来掌管藏冰这一项活动,而在姚家港宫廷西侧发现的这一处凌阴遗址就完整地再现了其时的藏冰设备。凌阴的建筑设备十分矮小,它的屋顶上还掩盖有厚厚的稻草和泥巴,这样就能更好地防止日光直射。

  陕西宝鸡凤翔区城南,坐落秦雍城遗址的这座土台之下便是凌阴遗址,春秋时期,供秦宫廷内享受的大型地下冰窖,容积190立方米,是我国历史上卫生用冰的前期什物例子。现在,考古人员对这处遗址进行了保护性回填。

  “林下风流在,收归枕簟傍。冰肌元本净,玉骨天然凉。最是谦虚好,由来正节刚。炎天长作伴,昼夜不能忘”。这首宋诗《竹夫人》说的是我国南边民间的传统夏天避暑“神器”。听到这一个姓名我们或许都知道了它和竹子相关,那它和避暑又有咋样的联系呢?

  在浙江金华磐安县,当地的竹编技艺非遗传承人陈爱平一早来到山间竹林,寻觅合适制造“竹夫人”的毛竹。“竹夫人”原名叫竹夹膝,长约1米,用打磨润滑的竹条编制成圆柱型。

  浙江金华市磐安县竹编技艺县级非遗传承人陈爱平介绍,“竹夫人”这样的一个东西由于它这个孔洞都比较大,人抱着的时分它里边的空气流通比较顺利,所以就会把身体发生的热量带走,让人发生一种凉快的感觉,这也算是古人的一种才智吧。

  陈爱平说,“竹夫人”不进行任何化学处理,归于低碳绿色的避暑用品,直到现在仍然在出售运用。

  浙江金华市磐安县竹编技艺县级非遗传承人陈爱平表明,出口到韩国的比较多,一般下一个订单在五千到一万个,现在国内的销量反而是多起来了,小暑往后的气候热起来了,这销量也渐渐多起来了,本年一个夏天(国内)或许能卖1000个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