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8812】李翰祥:邵氏风月情

时间: 2024-08-02 08:09:38 |   作者: 增值服务


  已然是游戏心态,不免松懈随意,譬如以折子戏结构拍风月喜剧,几个故事凑成一部电影,水上人家李翰祥偷闲的体现。朋友李昆就回想:“许多时分,就靠咱们这些人,忽然间听到一个什么笑话,回来说给李翰祥听,让大伙儿一块儿笑笑,他拿来修饰一下,水上人家很好的喜剧资料。其间《乾隆皇君臣斗智》这一个故事,一大半是杨志卿在片场讲给李翰祥的。”

  虽然是游戏心态,触及民间传统文化的复原讲究,李翰祥却比谁都仔细谨慎。如同风月片《北地胭脂》中同治大婚的洞房水上人家对故宫坤宁宫东暖阁的故意仿制。拍《鬼叫春》时,正值兵马俑出土,李翰祥马上模仿兵马俑装束,做成岳华等古代将士的戏服,寻求古味古韵。别的,岳华在《乾隆下江南》中饰郑板桥则被李翰祥要求勤习“六分半书法”,为的水上人家寻求真实,拍照一镜究竟。

  不过,从另一方面说,李翰祥对民间传统文化面貌的复原,看似真实谨慎,实践也充溢艺术家的幻想力。《乾隆皇》系列对老北京风俗面貌的描绘,各类叫卖声、旗人碰头存候的礼节等等,李翰祥拍得既地道又有滋味,但等日后真实回北京拍《八旗子弟》,在原地实景拍照,风情反而不如邵氏片场。相同的比如还有《倾国倾城》,李翰祥将慈禧的寝宫拍成绮丽大殿,契合观众对皇家后宫的意淫幻想,但故宫的真实场景其实小得不幸…

  李翰祥拍风月片、骗术片、清宫片,不管剧本是否游戏随意,讲究是否仔细谨慎,没有其时邵氏的全力支持,供给自在的创造环境,都很难确保水准。据李翰祥女儿李殿朗回想:“爸爸除了自己当老板拍戏之外,只要替邵氏拍戏才有这么大的自在空间,邵老板从来不会要求他出一个完好的剧本,才让他开工。”再者,拍《倾国倾城》时,李翰祥要搭个大殿的布景,一个邵氏影棚不行,一贯以小气著称的方逸华竟然也赞同将两个影棚打通来拍——当然,享有这个特权的只要李翰祥一人,打通两个影棚拍戏在邵氏片场亦仅此一例罢了。

  释教看来,邵逸夫对李翰祥的确穷力尽心,不只不念前嫌,还对他的创造大开绿灯。20世纪70年代末,李翰祥接洽回内地拍戏,爽直去意已绝,后因方案未能执行,要求再与邵氏续两年导演约,对此邵逸夫毫无定见。到1982年方案执行,李翰祥只完结邵氏十部戏约的三部,老板也未故意刁难,放他走了。正因有了这出“邵逸夫三纵李翰祥”,才令李大导演一向心存感谢,90年代竟然自动回来还片债,以包拍方式,赴泰国和韩国套拍《竹夫人》、《半妖乳娘》和《少女潘金莲》三部。

  以李翰祥的影坛位置,凭他拍“黄梅调”片堆集起的观众缘(特别女人),竟然改拍骗术片、风月片、尘俗喜剧,真实让许多人大跌眼镜。但不该忘掉,当年李翰祥胸襟抱负去台湾构筑电影乌托邦,成果屡次上圈套,更被身边的朋友估计,回港时已到死路。虽蒙邵逸夫收留,但因抱负受挫看透世情,是以其风月喜剧骗术奇谭,有激烈的犬儒心态,对人道大举嘲弄,对道德风尚更是嗤之以鼻,《牛鬼蛇神》竟然将宗教名胜拍成离心离德的骗子大本营,被马来西亚禁映自也水到渠成。已然找不到抱负,不如先为老板多怕些挣钱的戏堆集本钱。时值20 世纪70年代,香港经济腾飞,年青男性成为观众干流,暴力色情搞笑有了商场,功夫片大受欢迎,风月片当然也不愁卖座。此刻李翰祥改弦更张,正好得其所哉,创始风月片潮流,绝非偶尔!